當下正是春季綠化的好時節。3月中旬以來,種類齊全、品質優良的永寧縣望遠鎮上河村綠化苗木陸續走出寧夏,熱銷新疆、西藏、青海、內蒙古、陜西等省區市場。
4月2日,記者在上河村八組雷海峰苗木種植地里看到,務工人員正在忙碌,幾分鐘后,根部帶著直徑45厘米土球的暴馬丁香被挖出,枝干部分被捆扎起來以便運輸。“這批苗木計劃回圃再育,通過精細化管理和修剪,兩年后一棵能賣到400元至800元。”雷海峰說。
42歲的雷海峰2009年開始從事苗木種植和經銷,2019年,他成立永寧縣郁峰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,不僅自己種植苗木,還帶動上河村、永清村40多戶農戶參與種植。截至目前,合作社苗木種植面積800畝至1000畝,種類齊全,去年喬灌木出苗60萬株,產值400多萬元。今年3月中旬以來,合作社開始出苗,已挖國槐、絲綿木等喬木苗近4000棵,近期,白臘、海棠、紫葉稠李、金葉榆等銷往西藏、內蒙古、甘肅、青海等省區市場,部分苗木二次回圃培育后效益更好。
在上河村張國棟苗木種植基地里,務工人員正在挖榆樹苗木,出土的榆樹苗高1.8米直徑3厘米,根部帶著30厘米的土球。“這塊地去年定植了1800棵榆樹苗木,今年出苗每棵售價8元。”張國棟介紹,這批榆樹苗4天后將運往拉薩。在上河村9組永寧浩譽遠合作社苗木基地里,務工人員正在裝盒培育金葉榆。“裝盒培育的都是訂單生產,共2000余株,4月初裝盒,5月初出苗。”合作社負責人劉文平告訴記者,3月2日基地開始出苗,并根據客戶需求裝盒培育200萬株沙棘、檸條等,3月份基地平均每天用工三四十人,勞務支出近40萬元。
“村黨支部推動‘合作社+大戶+農戶’種植模式,使上河村苗木產業集中優勢,不愁銷售,按照每畝8000元估算,產值超3000萬元。”上河村黨支部書記田基偉介紹,目前,上河村苗木種植面積4000畝,從事苗木種植和經營的專業合作社30多家,帶動200余農戶參與種植。(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張艷麗)